查看原文
其他

十年后的样子,九思LNG(4续)

议气疯发 议气疯发 2022-05-21

四、妄言气价十年(下)


       关键词:左右互搏

       大概率事件:市场化越走越深,天然气越来越贵

       往好了说:改革,是为了理顺

       往坏了说:改革,所以理不顺

       不确定的事:拿什么建设你,我的管网?

       确定的事:我们终将怀念苟且的今天


 


      在天然气气价改革这件事上,中石油一直是痛苦和犹疑的:

       1、发改委是规则制定者,中石油能参议建言,但终归是个执行者;

       2、天然气行业里,中石油贡献最多、资源最多、担责也最多;

       3、任何一次改革,受影响最多的也是中石油;

       4、当家花旦,而且承担了票房责任,能不恼火唱本三天两头被改来改去?


       天然气从“民生”到“商品”的市场化进程,作为企业的中石油情感上是欢迎的,但理智却提醒他们:改革需要付出代价,谁来付?天然气商品红利可以市场化,民生责任也能市场化吗?

       老大哥的痛苦在于,无论对外对内,他的责任都是与生俱来,且不容推卸的。


       能源行业投资大、回报慢。西方油气公司的项目规划周期,动辄就是二三十年;中国天然气全面开发应用也就二三十年时间,说现在刚进入红利期毫不为过。

       中石油熬过了付出巨大回报甚微的发展初期,代价是数十万职工无私奉献了自己的前半生。

       看上去,这些奉献所要求的“红利”如此卑微,仅仅是后半生赖以糊口的退休工资。然而对于步履越来越沉重的老大哥,数十万的卑微,已垒成了不可承受之重。

       这就是中石油的现状:可开采的油气越来越少,要负担的退休职工越来越多。

       如果再加上市场红利份额越来越小,老大哥还能扛得住吗?


       这些年来,体制改革的巨大漩涡,一直让中石油晕头转向。

       譬如关于人:在职的是国家的,退休的是企业的;

       譬如关于钱:赚了钱是国家的,亏了钱是企业的;

       ……

       内部的多重焦虑,本就让他们无心旁骛“外面的世界”,政治上风波不断,更让他们难有一以贯之的市场战略。

       老大哥年年改革,几乎都是为了改革而改革。


       发改委的人员结构,注定了天然气价改思维缜密而手段简单,中石油却正好相反,应对思维迟缓,应对手段却极为丰富。(庙堂之上书生意气,江湖之远应对裕如,自古亦然。)

       问题是:见招拆招,能走几招?

       看一看中石油中海油在沿海的博弈过程,看一看中石油各个液厂的市场表现,再看一看各省管网公司的构成变化,不由不感叹:再发达的四肢,也扛不住一个昏沉沉的大脑。

       想想也对,根在庙堂的中石油,怎么可能赢在江湖?


       还是说回到气价吧,上数据。


       1987年石油部《关于转发国务院国发26号文件的通知》:“包干基数以内的商品气的井口气价暂按各地现行价格,超过包干基数的部分,井口气价0.26元/立方米价格结算。”


       2001年第七期“中国石油与化工”:“国家计委设定天然气井口价为0.9元/立方米,但天然气生产商可以上下调整10%;天然气净化费用设定为0.05元/立方米。”

       简单算算,2001年进管道的气价大约可以到1.04元/立方米。(计划外气价更高)


       2017年9月陕西省门站价格是1.24元/立方米。陕西是气源地,平均管输费就算0.05元吧,进管道差不多是1.19元/立方米。


       明显吗?1987到2001的14年间,天然气上游价格从0.26元涨到了1.04元,2001到2017的16年间,天然气上游价格几乎没变!


       若跟这三个年份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(1987年1002元,2001年6860元,2017年25974元)做个对比,结果更为直观。



       再看看门站价与居民气价的比较,利润分布在哪里,是不是很明显?

       (2008年上海居民气价上调到2.5元/立方米,2014年再次上调,阶梯气价最低3元/立方米,中位3.3元,高位4.2元。)



       这两张图,清晰地显示了这场价改的最大受益者,也清晰地显示了老大哥的牺牲和退让。

       事实上,每一次上游的降价,城燃公司都是当然的获益者,而每一次提价,城燃公司普遍的做法都是:一边大声申明“中石油又涨价了”,一边理直气壮地把涨价顺导到用户头上,甚至趁火打劫、偷偷再加上几分。


       地方城燃一样有自身的不易,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沉淀最高的利润也非常合理,花了这么大篇幅剖析利润分布,并不是要声讨获益者,而只为了提出一个问题:

       今后怎么办?


       该并轨的终于并轨了,发改委功德圆满。

       该交出去的终于交出去了,中石油如释重负。

       今后怎么办?


       国际气价涨,上游价格肯定涨,中海油中石化自不必说,中石油还有理由再扛着吗?

       国际气价跌,下游价格未必跌,为什么?你懂的。


       沿海大动脉,南方大发展,这些新管网建设都需要钱,怎么办?涨价。

       储气调峰,上中下游都要建设,怎么办?涨价。

       听说开户费以后不让收了,城燃的投资怎么收回?涨价。


       一片涨声里,再回顾这场从“民生”到“商品”的改革,

       谁是赢家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